由本报等单位举办的首届“《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评选活动日前落下帷幕,评出了本年度“十大科普好书”。我们衷心希望这次评选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帮助。并期望大家把阅读这些书(包括“十大科普好书”和20本推荐图书)的感受寄给本报,我们将开辟专门的版面予以刊登。
(美)卡尔·萨根著,叶式辉译,哲人石丛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22.90元
评语:人类当然应该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地球。但是,人们也不能不想象一下那遥远的未来:也许有一天,地球遭受无法抗拒的灾难时,人类只能离开地球去往其他的世界。作者在本书中首先回顾了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种种观念,接着根据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然后评估了将人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是作者本人对人类如何在太空中寻觅与建设新家园这一问题的展望。本书作者是世界级科普大师,译者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可谓珠联璧合。宏大的视野、史诗般的叙事风格、扣人心弦的故事……奠定了本书科普经典的地位。
预告:本报“科技视野”专刊今年12月27日将刊登我国著名天文科普作家李元先生为此书所写的书评。
刘兵主编,张亚力绘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10.00元
评语:《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是一本方便实用的绿色行为手册,是实践环境伦理的良好指南。本书每一件小事都配了一幅相应主题的漫画,很好地化解了此类图书常有的说教性和严肃性,使得该书更加清新可读,科普图书或者环保图书中类似的创新特别值得鼓励。
回放:本报今年4月26日“科技视野”专刊21版曾刊发关于此书的访谈文章“来吧,做一名环保公民”(王洪波文)。
(美)伯纳德·阿斯贝尔著,何雪、晓明译,东方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23.00元
评语:该书开篇介绍了人类坠胎历程与避孕技术探索史,随后又从科学与技术层面展示了避孕药物探索的艰辛,最后就避孕药发明之后的推广和社会效果引出文化、道德、哲学层面的思考。本书把阅读引向生命伦理的严重主题,令人久久回味。
回放:本报今年10月18日“科技视野”专刊22版曾刊发书评“避孕药片——在愚昧与偏见中崛起”(邱仁宗文)。
位梦华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18.00元
评语:此书的结构很简单,有四部分,开头写进入阿拉斯加,最后写离开然后到夏威夷小岛,精彩部分在中间两部分,一篇是写与性学博士朗格的交往,另一篇写与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的交往。这交往集中在科学问题上,与普通的交往有些区别,但也充满了人情味,甚至更多微妙的情感投入。此书以个人经历为主线,是一种颇具新意的科普写作。
回放:本报今年11月1日“科技视野”专刊22版曾刊发关于此书的访谈文章“站在人类边缘看世界”(张晓家文)。
方舟子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20.80元
评语:本书基本上是方舟子在“新语丝”网站上反伪科学、伪学术文章的结集。在有水准的学术批评极为缺乏的今天,这本书吹来了一阵使人清醒的劲风,有利于打破国内当前相对沉闷、虚伪的学术气氛;同时,无论是对“科学神创论”、周易预测学、严新气功、“太极科学”的批判,还是对科学内涵、达尔文进化论的阐释,都是科学精神旗帜的一次次高扬。虽然有一部分内容为文学、历史方面的内容,很难归之于科普,但由于该书主要内容是关于科学的,其优点也是突出的,所以仍可以纳入评奖范围受到表彰。
回放:本报今年6月14日“科技视野”专刊22版曾刊发关于此书的报道“《方舟在线》崭露锋芒”(王洪波文);7月12日“科技视野”专刊22版刊发书评“科学与人文的两栖之舟”(李建会文)。
(美)约翰·布罗克曼编,袁丽琴译,新视角书系,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12.00元
评语: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著名图书策划人约翰·布罗克曼在网上提出了这一问题,引来当今世上最杰出的科学精英和充满想像力的智者踊跃作答。有人认为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大、最长久,有人引申到电脑和网络,有人却把音乐选为最伟大的发明,因为音乐能为人类的愉快做最大贡献。在精神方面,很多人提民主、和平等观念的发明最重要,还有人把自由意志、营销、科学方法和对超自然力的否定等思想选为最伟大的发明。全书广征博引,结合科学与人文,读来有一种大开眼界之感。
回放:本报今年10月18日“科技视野”专刊23版曾刊发关于此书的对话“科学史就在你我身边”(刘兵、江晓原文)、书摘“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
阎康年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32.00元
评语:全书基于第一手材料,系统介绍了曾经贡献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近120年的发展足迹,剖析了它在人才、管理、学风、传统、环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实验室建设、创新工程都有借鉴意义。本书体现了原创科普加强人文性,将学术研究成果融会其中的努力,值得肯定。不过,本书的文笔和写作方式仍有改进的余地。
回放:本报今年1月23日“科技视野”专刊22版曾刊发该书书摘“卡文迪什实验室名称的由来”。
潘家铮著,院士科普书系,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15.00元
评语:本书从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说起,介绍了中外水坝建设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在表彰水坝功绩的同时,也重点讲述了人类建坝付出的代价和走过的弯路,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令普通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水坝建设所面临的特殊的技术复杂性和与社会、经济互动的复杂性。
回放:本报今年11月15日“科技视野”专刊23版曾刊发该书书摘“惊心动魄的‘七五八’大洪水”。
(美)杰米里·里夫金著,付立杰等译,哲人石丛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21.90元
评语: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空前发展,正在被乐观的人们看作“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的一种标志,但是,中国人在陷于单纯的欢欣鼓舞之中还没有意识到“生物技术世纪”究竟意味着什么。里夫金的这部著作,全面、系统而又生动地描述了“生物技术世纪”即将来临的种种信息和征兆,充满了机智、敏锐的思想,发人深省。
预告:本报“科技视野”专刊随后将刊登吴国盛教授为此书所写的书评。
(美)乔治·伽莫夫、(英)罗素·斯坦纳德著,吴伯泽译,“世界科普名著精选”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25.60元
评语:70年代末,伽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一书的中译本几乎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人。在该书最初问世约半个世纪之后,在原作者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剑桥大学出版社特别邀请了英国著名科普作家斯坦纳德对它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增订,以适应在此期间世界上和物理学中发生的巨大变化。除了内容的更新之外,基本上保持了原作的风格。就中译本的翻译和出版质量而言,这本《物理世界奇遇记》(最新版)也完全可以说是“名作名译”的典型代表。
(注:1、评语由本届“《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评委会提供;2、以上图书按现代汉语拼音升序(A-Z)排列)